02 挥手,未必是离别
身处高地 | 如同孤岛
高地共学小组在11月进行了一次生命探索之旅——走进玲珑村,聆听麻风病康复者的生命故事。
这是第二篇回顾。
回看更多:
热情地打招呼,又轻轻挥手道别……
01
晓真
玲珑村,两排整齐的房屋,中间是树,有狗,有鸡,很有桃花源“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味道。对外来的我们来说,它是一个涤净心灵的好去处,安静的慢节奏的生活可以让疲惫的心稍事休息。但对一群麻风病村的老人来说,是在这个世上少有的可以毫无保留接纳他们的“家”吗?是把他们困住把让他们与其他人区分的“牢”吗?
老人很善良,很热情。会把自己过往的故事淡淡地说出来,又会抑制不住的流泪;会把吃的东西从角落里拿出来,塞给你;会轻轻地哼唱粤语唱词,恩怨情仇百转千回;会热情地打招呼,又轻轻挥手道别……
02
向若
车蜿蜒穿行于林间
马上要到麻风病康复村了
灯光渐渐退去
虫鸣越来越响
沿着玲珑迳
年轻的好奇遁入历史的黑夜
“我读了六年书,上学也是要种田的喔,要插秧。”
“我六十年代去过广州,坐船去,要坐一天。不好玩,话听不懂,不认识地方。”
“每天要走很远的路去担水担米,要做工才有饭吃。后来这里买了头牛,有牛车。以前好困难。”
“两三年前,有个大学生yi fan过来,我在劈柴,他陪我聊天。你认不认识他?”
对于苦难
我一直在假设
似乎拼命想出未雨绸缪的答案
便能对抗无常
听着三言两语中便描绘了的几十年
我不知该试图感同身受还是索性放弃同理的傲慢
比着V字的满是皱褶的手
一边说“习惯了”一边垂下的眼睑
比短暂的陪伴更短暂的是承诺
塞给我们饼干橘子装在心里
你给我们的笑比山里的野花还多
03
页纸
虽然一开始很纠结要不要参加这次探访,但后来非常庆幸我来了。
这里真的能让我找到世外桃源的感觉,不在于物质条件多好,而在于这里的宁静和人情味。佩服院长的坚持,也感恩老人们的接纳。有机会会再来的。
△ 页纸连夜做好的Vlog
(欢迎在B站搜索观看哦)
04
文健
最喜欢第一张照片
我将它叫做
院长的圆舞曲
第一次走进一个特殊的群体
麻风病康复村
去过时候有担忧
担忧的是连自己家老人家平时都很难抽出身回家看看
也怕自己只是一时新鲜
怕给了他们期待后又不知下次去什么时候
第一天到达已是晚上11点半
四处没有灯光还是进了一段山里
第一感觉渴望这种舒适的生活
同时也在想他们真的被他人遗落?
两天的接触
他们真的很可爱
41位老人家有17位因为病痛做了截肢
但非常乐观
有被叫做靓女的张婆婆跟麦婆婆
也有被称作外交官的张伯,每天迷你摩托车穿梭
还有象棋冠军李伯
还有住了60年的某伯说了了院长,是第六任了
可是他已在16年了,然而只是一个40岁的外地清瘦胖子
清瘦是在这十几年的付出,只因一句坚持
…………
还有很多点滴
05
橙子
村子里的小路特别窄,走去上班的路上,有个小娃娃摇摇晃晃地走在前面,只能跟着她慢慢悠悠地晃着。脑子里冒出了司令在空间游走环节的声音:如果把现在的步速放慢到0.5倍呢?
实实在在是过了个0.5倍速的周末。怎么说呢?就是当砍了一堆柴、串了门、又聊了聊天,这也才不过11点。但也很快,毕竟才和麦婆婆唱了几首歌,聊了几句,就集合要上车离开了。
与其说这两天是我来陪伴他们,不如说是他们在包容和支持着我,大家身上都有一种力量,在好好生活着。
当我很陌生并不知道如何开始建立关系的时候,村长伯伯“来劈柴来劈柴”,一边嫌弃一边教着。当很想很想尝试锯木头的时候,没太大的力气,村长和婆婆也默默使劲儿地帮我摁住了木头。村里的外交官张伯也特别友善地一直和我讲博物馆的、村里的事儿。
麦婆婆是个70多岁的老人家,走过她门前时她和隔壁的婆婆正坐在门口的小板凳聊天,瘦瘦小小又很整洁,让我想起了外婆。坐在门口问我说你叫什么名字啊,我说我叫橙子啊,她在门口咯咯咯地笑了很久“是那个可以切开吃的阿橙嘛”。拉着给我舀汤喝,拉着教我唱粤曲,很温暖,恍神间感觉好像回家的样子。一起唱“朋友一生一起走”的时候,麦婆婆很认真地用普通话唱着,附和着唱的我变得小小声,有点哽咽。
还有很多很多,都是一群善良又有趣的“小孩子们”,有点想念了。
06
慈航
最后和李伯下棋下到一半得走了,他问我下回再来吗?刚下完棋的我当时的瞬间反应是:这是在跟我下套呢!我严格遵守了司令不轻易做承诺的提醒,告诉他"还会有年轻人来陪你下棋的"。
其实我内心想回答是的,但怕实现不了。现在我的领悟是,不轻易做承诺的重点并不是不轻易做承诺,而是承诺了就一定要做到。因为怕做不到就不做承诺,还是有点油腻了。
这是我的反思,希望能训练一下自己跳出这种不敢把话说满的城市社交习惯。
— END —
图文 / 高地人类
编辑 / 洁虹